STEM 教育不是香港學生的靈丹妙藥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陳文新教授希望STEM教育不僅是一門新課程,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陳文新教授

隨著新時代的工作不斷轉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的角色將發揮更明顯的作用,因此香港政府目前在學校提供支援以增加 STEM 教育。政府在2016年向每所小學提供10萬港元的一次性撥款,用作支援STEM教育及活動,並於2017年向每所中學提供20萬港元資助。

最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撥款5億元,在未來三個學年實施資訊科技創新實驗室;每個補貼中學將獲得100萬港元,以幫助學生建立IT基礎。

有鑑於此,學校在標準課程中增加了電腦科學、編碼、數碼媒體及網絡的課程,希望培養能夠熟練使用各種相互關聯系統的人才,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提供支援。

關於近年有關 STEM 的種種炒作,我不禁納悶,它是否成為學校用來獲得額外資金撥款的另一個營銷術語?無論如何,這樣的對策做法仍然遠遠不足:只是將一個或兩個 STEM 相關課程添加至繁重的課程中,而沒有任何長期學習目標及跟進,意味著學生永遠沒法鞏固學到的技能。

為了有效地教授 STEM 課程,教師需要擺脫香港以往傳統的沉重內容、從上而下的授課風格。香港的學校及補習班中心仍然過分依賴操練過往試題來訓練學生應付公開考試, 造成非常不健康的競爭環境,此舉迫使學生失去個性,成為考試機器。

這不僅違背了 STEM 教學的核心理念,並為社會創造了更嚴重的問題。由於這種考試過程製造了一群優劣同質的畢業生,每一個都是商業世界中下一個的代替品。

我們對 STEM 教育的期望應是學生能夠有批判性思考,他們可以跳出固有框架,使用各種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學生需要在課堂上發表己見,運用他們的觀察技能,並提供更多機會運用他們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為了進一步促進創新思維過程,學校可考慮發展「不同測試風格的考試」,每一個問題可提供多個答案,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為了提高學生對 STEM 教育的興趣,他們亦應了解相關科目應用於現實生活的方法,如科學科及數學科一般分開教授,而非兩科在技術和工程方面的相互應用。

有如生活中的一物一事,社會正需要具備不同技能的人;讓我們不再被「一樣米養百樣人」的教育理念所欺騙。

刊於2019年4月10日《The Standard》

你可能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