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世界: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
我們對棲息於香港的海洋生物有多少認知?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陳潔瑜為你講解海洋保育對香港有何重要。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潔瑜博士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一直享負盛名,但我們的城市又是否只有高樓大廈?隨著土地發展方案不時引起爭議,大家始留意到郊野公園範圍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40%。但除了香港那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家對我城1300平方公里的水域又有何認識?談及本地水域,除了人見人愛的中華白海豚,我們對棲息於香港的海洋生物又知多少?
舉個例,香港水域內共有多達84種造礁珊瑚的紀錄,數量之多足以匹敵加勒比海。但有多少人能夠說出其中一個品種的名稱?更遑論親眼見過。
事實上,如果要在香港推行可持續發展,就必先要了解我們的海洋。這聽起來很廣泛又基本,但是十分重要。香港位於珠江和太平洋海水流交匯處,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視此水域為家,當中更有不少物種未被發現或查明。海洋生物大多擁有複雜的生命歷程—成體將配子(即精子或卵子)排入水中,牠們的孩子(幼體)便會隨水漂流。當我們能在水中識別到這些幼體,就能更深入了解這些海洋生物,從而制定更完善的保育計劃。這其實跟人口普查類似,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及出入境紀錄等資料,對制定政策是不可或缺的。構建一幅基本藍圖,瞭解我們水域的生態環境,有助我們應對不少挑戰─不同的基建及填海工程如何影響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哪些品種特別脆弱?如何在不斷發展中的城市加強社會對保育的關注?了解香港海洋生態環境的藍圖有助解答這些迫切問題。
在香港科技大學,我們經常探索香港附近的水域。每次旅程都有新奇的發現,亦令我們體會到世界之大,我們所知的少。塞內加爾環保學家Baba Dioum曾說:「到最後,我們只會保護我們所喜愛的;我們只會喜愛我們所了解的。」不要再猶豫,爭取每個機會去探索香港的自然一面!